大家好我是指尖,如今艾琳的胜率已经算是定格了,除了在低分段能玩之外,分段越高胜率就越低,多个榜单在射手中倒数第一,或许策划又要头疼该如何调整了吧。
艾琳刚刚上线时就听人说过AP流的玩法,当时我是一口咬定觉得这个玩法不会成为主流,甚至不建议大家在排位巅峰赛去玩,如果只是娱乐还是可以的,那么如今艾琳胜率垫底到了一个很夸张的地步,是否可以重启这个思路呢?
主流是物理暴击流,为什么不能是法术普攻流,而是AP流呢?
法术加成的问题,艾琳只要走普攻流,就必然是物理装备的收益更高,可以看到,普攻的AP加成和强普的AP加成分别是20%和30%,而物理的加成则是100%和110%,两者差距直接就体现了出来,即便AP装备的法强更高,你也要考虑物理系装备能暴击。
而大招也是如此,走普攻ap流的话无法暴击不说,大招的AP加成也不如物理,总伤害会少很多,而AP普攻流的主要优势就是法系装备血量高,坦度能高一点。
AP流的 艾琳是否可行?之所以有这个想法,主要是1技能的改动,每100法术攻击可减少0.1秒的冷却,最多可以减少1.5秒,其实这算是官方给玩家留的一个选择,降低1技能的冷却时间,让玩家走主1的CD流玩法。
1技能提供了最高700加100%法强的伤害,以及30%法术加成的圆环伤害,所以打满是950固定伤害和130%的法术伤害,听起来好像还不错。
不过圆环伤害不一定都能打中,这是最大的问题,而1技能想要命中其实是中程距离,并不是特别远,实战中你会发现,1技能直接命中的敌人,自己可能也比较危险了。
那么 100%法伤是什么概念呢?不知火舞的2技能就是100%法伤,不过她的固定伤害就高达950,且附带降低敌人法抗的机制,总伤害要比艾琳的1高上一些,冷却也相差不多。
提到冷却,1技能有个问题,那就是1.5秒是“税后”还是“税前”呢?如果在冷却缩减之后那收益会更高,可惜并不是。
冷却计算方式是直接在最高冷却中先减去1.5秒,再计算冷却缩减,也就是6-1.5=4.5,此时减去40%冷却缩减,所以最短是2.7秒,而不是2.1。
实际表现如何呢?艾琳不论是哪种玩法,前期的疲软都是有目共睹的,攻速暴击如此,AP圣剑流也是一样,而AP流的玩法这个问题会更明显,因为主要靠普攻输出,所以伤害会显得略微疲软,单挑时只能不断用1技能打消耗,打团时普攻的收益也不高,更多的时候还是一样在边缘丢1技能,团战参与感会比较弱。
攻速暴击流好歹能用普攻打持续性输出,但这个玩法舍弃了攻速,普攻手感差,且伤害低。
中后期开始伤害逐渐能够看到了,前提是有回响之杖和博学者之怒,因为这样玩法的艾琳很吃法强,与其说她是射手,不如说是法师,你不敢有太多的普攻动作,因为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,一旦被近战谨慎,一样要完蛋,哪怕你ap流的血更多。
看到残血你会非常难受,普攻伤害低打不死,1技能又处在CD中,忍不住大招灌脸,但你会发现自己掉的血比对面掉的血更快。
总结一下:AP流艾琳其实是法师的玩法,而不是射手,主要以1技能为核心,在CD没堆叠起来的时候会非常难受,这个阶段不管是技能还是普攻都没有伤害,而在法强叠起来之后,1技能伤害只能说还可以,打脆皮一下有两千多血量,但后期和常规射手比伤害却相差甚远,没有持续性输出。
所以这个玩法只能说偶尔娱乐,或者射手完全没人管的时候自己在后排猥琐时用,别当成上分密码就行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