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材料筹备与基础框架搭建
全自动轰炸机需消耗约2000个原石、200个红石粉、50个铁锭和30个工作台。优先收集深色木、熔岩和铁锭,建议使用下界石英替代部分原石以降低成本。基础框架采用5×5的立方体结构,顶部设置投弹台,内部预留红石电路通道。注意在轰炸机正下方1格处放置熔岩池生成器形成防护屏障。
二、核心部件红石电路设计
传感器系统:在轰炸机前部安装六个压力板触发器,形成半径5格的感应范围。使用上限红石粉连接压力板,通过延迟红石粉将信号传递至中央控制台。
弹药运输带:采用双轨道系统,上方轨道承载弹药箱,下方轨道设置传送带。使用红石中继器控制运输节奏,确保弹药每0.5秒自动加载。
定时投弹装置:在投弹台中央嵌入三叉戟红石钟,配合四个漏斗机构实现弹药精准投放。通过调节红石粉数量可调整投弹间隔时间。
三、自动化升级方案
防御系统:在轰炸机周围15格范围内布置三重防御圈,第一层为自动燃烧弹发射器,第二层设置铁傀儡生成器,第三层安装苦力怕陷阱阵列。
自修复机制:在轰炸机内部安装红石修复装置,当检测到结构破损时自动调用储备铁锭进行修复。需提前在基地深处建造20×20格的物资储备库。
能源优化:采用熔岩动力系统替代传统火把,在轰炸机底部设置三层熔岩池。通过调节熔岩流速可维持电路持续供电,同时保持机身温度。
四、实战部署与参数调整
预设攻击模式:使用红石比较器设置三种攻击模式——普通轰炸(半径8格)、精准打击(锁定目标)、防御反击(自动追踪)。通过滑动红石粉调节攻击模式切换灵敏度。
飞行轨迹控制:在轰炸机两侧安装四组红石转向轮,配合陀螺仪红石装置实现平稳飞行。建议在初始高度设置10格缓冲区,避免碰撞地形。
应急处理方案:当检测到电路故障时,自动切换至手动模式,通过地面压力板启动备用投弹装置。需在轰炸机后方预留紧急逃生通道。
全自动轰炸机的核心在于红石逻辑的精密设计,需平衡攻击效率与防御能力。建议优先完成基础框架搭建后再逐步升级,注意红石信号的延迟补偿。实战中需根据敌人阵型调整攻击参数,建议配合其他自动化单位形成联合作战体系。
相关问答:
如何解决红石信号传输不稳定问题?
答:使用三重红石中继器串联,中间插入两个漏斗缓冲信号波动。
弹药运输带如何避免卡顿?
答:在轨道转角处设置斜坡,每段轨道长度不超过10格。
能否实现多架轰炸机协同作战?
答:通过中央控制台设置信号中继站,可控制最多8架轰炸机的编队。
熔岩动力如何防止过热?
答:在熔岩池上方设置三格高度的水面,通过热力学装置自动调节温度。
如何检测电路故障?
答:在控制台安装红石警报器,当压力板感应超时超过15秒自动触发警报。
是否需要建造额外充电设施?
答:熔岩动力已实现自循环,无需额外能源补充。
如何应对高速飞行中的坠落风险?
答:在机身两侧加装四对翼面红石装置,通过空气动力学公式控制升力。
能否自定义投弹角度?
答:在投弹台安装三轴坐标探测器,可设置0-45度任意抛物线轨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