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儿园工作规程》明确指出,幼儿园需承担保教与安全两大核心任务。保教职责聚焦于幼儿全面发展,涵盖教育引导、健康管理及社会能力培养;安全职责则贯穿日常运营,要求建立全方位防护体系。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为幼儿营造安全、健康的成长环境。
一、保教职责的核心目标
幼儿园保教工作以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为核心。教育层面需遵循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通过游戏化教学培养认知能力与创造力。例如在语言领域,教师可通过绘本共读、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幼儿表达兴趣。健康管理方面,需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,针对过敏体质幼儿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。社会情感培养强调同伴互动,通过合作类游戏培养分享意识,如"拼图合作赛"能有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。
二、安全职责的具体要求
安全体系包含三大支柱:物理防护、流程规范与应急响应。园所需配备24小时监控及一键报警装置,重点区域设置防撞软包。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接送验证制度,采用人脸识别+密码双重认证。应急预案需每学期开展2次演练,重点模拟火灾疏散、异物卡喉等场景。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,如每月开展"安全小卫士"主题班会,通过情景模拟教授自我保护技巧。
三、双重任务的协同实施策略
教师需建立"保教融合"工作模式,在区域活动中同步渗透教育目标与安全意识。例如在建构区活动中,既培养空间思维又强调搭建时的安全距离。家园共育方面,开发"安全知识闯关"小程序,家长可完成线上课程并获取电子认证。资源整合上,联合社区医院建立绿色通道,配置AED除颤仪等专业设备。
规程强调的保教安全双重任务,本质是构建"教育-防护"双循环体系。保教工作通过科学课程设计实现全面发展,安全职责则建立"预防-处置"全链条管理。二者协同体现在:教育活动中自然融入安全知识,安全管理为教学提供稳定环境。家长需配合教师完成"家庭安全检查清单",共同筑牢防护网络。
【相关问答】
幼儿园如何平衡保教与安全时间分配?
答:采用"双线并行"模式,每日设置30分钟专项安全演练,其余时间融合教育目标设计活动。
特殊体质幼儿的安全管理重点是什么?
答:建立"三色预警"机制,红色(过敏)需配备应急药物,黄色(体弱)安排固定陪护员。
家长如何参与安全教育工作?
答:通过"安全积分卡"系统记录家庭防护措施,累计积分可兑换园内健康课程。
幼儿园应急预案包含哪些关键环节?
答:包含风险识别(每周排查)、预案制定(每学期更新)、演练实施(每月1次)、效果评估(季度复盘)。
教师如何提升安全专业能力?
答:参加"幼儿园安全师"认证培训,每两年完成40学时继续教育,重点学习急救技能与危机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