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(S6)冠军由韩国战队SKT T1(原SK Telecom T1)夺得,这是他们继2013、2015年后第三次捧起召唤师杯。战队核心成员包括Faker(李相赫)、Bang(金建敷)、Bengi(李宰完)、Bdd(李宰完)、PoohManDu(李宰完)和Bang,以极致的团队配合与创新的战术体系闻名。他们凭借对版本的理解、选手个人能力以及稳定的临场发挥,在总决赛中击败欧洲战队RNG,成为S赛历史上首个三冠王队伍。
【战队背景与核心成员】
SKT T1自2013年重组后迅速崛起,成为LCK赛区的统治级队伍。战队以中单Faker的绝对指挥为核心,搭配下路双C Bang/PoohManDu的精准操作,以及打野Bengi的激进入侵与Bdd的稳健发育形成完整体系。Faker的盲僧、辛德拉等英雄操作被公认为经典,而Bang的亚索与韦鲁斯成为版本标杆。2016年阵容中,Bdd的霞与Faker的洛形成强力开团组合,下路对线压制力极强。
【战术体系与版本应对】
SKT T1的战术核心在于"双C带线牵制+中野联动"。针对S6版本强调下路对线与分带,他们开发出"下路双人组单带后中单游走支援"的战术,利用兵线压力创造团战机会。例如在小组赛对阵SSW时,Bang的韦鲁斯多次单带后配合Faker的洛完成反打。面对欧洲战队RNG的团战阵容,SKT通过频繁换线与视野压制打乱对手节奏,最终在决赛中凭借Bdd的霞绕后开团锁定胜局。
【选手个人能力解析】
Faker的运营能力:Faker在S6场均参团率超过75%,关键团战决策正确率高达90%。其盲僧盲僧R闪开团、辛德拉WQ连招等操作被官方收录为教学案例。
Bang的补刀与分带:作为LCK历史最高分下路选手,Bang的补刀数稳定在35+,S6总决赛期间亚索分带成功率达68%,多次创造1v2机会。
Bengi的野区控制:Bengi的盲僧Gank成功率连续三届S赛保持前五,其控龙与反野策略直接影响比赛节奏。
【经典比赛复盘与教学】
在1/4决赛对阵SSW的比赛中,SKT通过三波关键换线完成翻盘:第一波下路换线制造兵线差,第二波中单游走形成2v1,第三波打野反野触发SSW视野漏洞。此战充分体现"分带创造空间+中野联动补漏"的战术精髓。该战例被《英雄联盟职业赛事分析》列为"空间战术"教学模板。
【历史意义与行业影响】
SKT T1的夺冠标志着MOBA竞技进入体系化时代。他们首创的"双C带线+中单游走"战术被后续战队广泛模仿,LCK赛区在此后三年保持S赛冠军。Faker的"三冠王"成就激励了全球选手,其直播教学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10亿次。该战队推动的"韩式运营"理念,使比赛观赏性与策略深度同步提升。
回顾SKT T1的夺冠历程,成功源于三点:一是对版本的理解(如S6前期强势英雄池),二是选手个人能力的极致发挥(Faker的决策/Bang的补刀),三是团队协作的绝对信任(下路双人组配合超90%)。他们的战术创新影响了全球赛区的BP策略,例如霞洛组合成为下路标配,而分带思路改变了传统团战模式。Faker的领导力证明,顶级中单不仅是操作机器,更是战术指挥官。
【相关问答】
SKT T1在S6总决赛中使用的霞与洛组合克制哪些阵容?
答:针对AD多核阵容(如SSW的剑魔体系),霞的W可封锁关键技能,洛的大招提供双目标控制。
Faker的盲僧如何实现Gank成功率超70%?
答:通过提前扫描河道视野,利用草丛视野差配合Bengi的打野节奏,形成3秒内双反野效率。
下路双人组如何实现单带成功率68%?
答:Bang的韦鲁斯+PoohManDu的厄斐琉斯采用"分推+换血"策略,利用技能CD差制造兵线差。
SKT应对SSW换线战术的关键是什么?
答:通过中单辛德拉的W控制兵线,配合打野盲僧Gank形成局部人数优势。
如何复制SKT的中野联动体系?
答:需打野提前15分钟占卜关键区域视野,中单在3分钟河道视野刷新后发起进攻。
S6版本下路强势英雄如何配合?
答:韦鲁斯+厄斐琉斯需通过QW连招清线,搭配辛德拉的W控制兵线创造换血机会。
SKT的团战思路有哪些创新?
答:采用"双C后手进场"模式,Bang的韦鲁斯先手Q兵线控制,PoohManDu的厄斐琉斯补足伤害。
如何训练选手的空间战术意识?
答:通过沙盘推演(如3v3场景模拟)与实时数据复盘(如每分钟视野得分)提升战术敏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