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野果子种植基础准备
1.1 必备物品清单
种植野果子需提前准备铁锹、水壶、种子包(可通过钓鱼或商亭购买)、泥土容器(建议使用1×1×1土块)。注意选择无污染的野果种子,避免使用变异种子导致生长异常。
1.2 场地选择原则
优先选择靠近水源的区域(每2格内需有可接水设施),建议在草原或丛林地图边缘种植。避开山体、岩浆池等危险地形,确保周围5格内无遮挡物影响光照。
二、标准化种植流程
2.1 挖掘种植坑
使用铁锹在选定区域连续向下挖3格深坑,保持坑底平整。注意坑口直径需与种子包规格匹配(通常为2×2×1)。若使用土块容器,需提前将容器固定在地面。
2.2 种子植入规范
将种子均匀铺在坑底,覆盖3-5格厚度的湿润泥土。重点操作:每株间隔至少5格,单日种植不超过10株。建议在白天10:00-14:00完成操作,避免夜间生长停滞。
三、环境调控技巧
3.1 光照管理
每日保证8小时以上直射阳光,可通过搭建简易棚架(竹子+木板)调节光照角度。注意避免正午强光灼伤幼苗,建议在正午时段用树叶遮挡。
3.2 水分控制
每2小时浇灌一次(每次不超过1壶水量),雨季需增加排水设施。发现叶片卷曲时立即补水,土壤湿度保持在70%-80%最佳。
四、异常情况处理
4.1 幼苗枯萎急救
立即检查根系是否受损,补充腐熟有机肥(1杯/株)。若出现白粉病,需用辣椒水喷雾剂(辣椒粉+清水5:1)每隔4小时处理一次。
4.2 收获时机判断
当枝干出现金色纹路且叶片呈深绿色时表明成熟。使用镰刀收割(每株收获量约3-5个),注意保留根部促进二次生长。
五、高阶玩法拓展
5.1 种植园规划
建议采用5×5格的网格化布局,配合自动灌溉系统(红石机关+水流系统)。每季轮作间隔需30天以上,避免土壤养分过度消耗。
5.2 产物加工链
新鲜野果子可制作果汁(榨汁机+糖包),干燥后加工成果干(阳光干燥2天)。发酵后的果酱(需加入酵母粉)可保存更长时间。
核心要点包括:精准的种植坑挖掘(3格深度+2×2底面)、严格的光照时间控制(10:00-14:00)、科学的水分管理(2小时/次)、成熟的收割时机判断(金色纹路+深绿色叶片)及高阶的循环种植系统(5×5格网格+自动灌溉)。
常见问题解答:
Q1:野果子需要肥料吗?
A:种植初期可施薄肥,成熟阶段避免施肥以防果实畸形。
Q2:阴雨天能种植吗?
A:建议避开连续5天降雨,短时阴雨不影响但需加强排水。
Q3:如何区分普通与变异种子?
A:变异种子呈现荧光色,种植时会生成警示提示。
Q4:最大单日产量是多少?
A:标准田单日产50-80个,配合自动灌溉系统可提升至120个。
Q5:果实保存期限多久?
A:干燥保存可存1个月,果酱在阴凉处可保存3个月。
Q6:幼苗生长速度受什么影响?
A:光照时长(每日8小时)、水分供应(每2小时1次)、空气流通(风速>2级)。
Q7:种植园防虫措施?
A:安装粘虫板(每5格放置1张)、定期喷洒辣椒水(每日2次)。
Q8:地图转换是否影响生长?
A:跨地图运输需在10分钟内完成,否则植株会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