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字中证道。——唐泪
可得长生否?
这是蝼蚁之问,也是神话的畅想。
孙悟空的慧根,令他并不留恋那些如障眼浮云的诸般法术,只问大道。
神话故事的吸引力,不只在一日之间、游遍五湖四海,乃及焚天煮海、翻天彻地的大神通之上,真正的根底在于“长生”。
漫漫西游路上的修行,虽步步艰难,却也处处有趣。
而以「西游」为题的电影故事。
层出不穷。
最早出现在大银幕上的国产「西游」电影。
不谈动画制作,或应是周星驰的《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》和《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》,当然他多年后还有一部《西游·降魔篇》。
周星驰的电影世界,始终离不开另类的荒诞派解构。
所以无论是念着“一万年”的至尊宝,还是无厘头乃及暗黑化版的孙悟空,都距离神话传说中的那头神猴很远。
当然有人会说,《西游·降魔篇》里那个凶戾丑怪的孙悟空,相当接近原著描述。
孙悟空当然有暗黑凶戾一面,但又名美猴王,也是一方绝世妖神,自然该有霸烈、气度一面,所以随着故事的不断演进,孙悟空的形象自然会有新生变化。
而如此种种,又应与大众的审美与想象相结合。
况且在《西游·降魔篇》中,孙悟空的角色其实已经被边缘化,只用于反衬所谓“驱魔人”的正义与能耐。
所以与大众心中的孙悟空并不相符。
星皓影业的「西游」电影略窥门径。
这里面有个奇怪的悖论。
很多人一提起「西游」,就会说,这题材已经拍烂了。
但实际上,除了星皓影业的「西游三部曲」,也即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》、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和《西游记女儿国》,其他「西游」电影,皆难称正剧。
当然星皓影业也在探索路上,比如经历了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》的粗糙和魔改,在续作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时开始步入了更好的状态,而在《西游记女儿国》就开始离题。
这是一种必然。
因为「西游」故事宏大而芜杂,单是故事的截取就非常考究,更遑论浓缩、改编和创新,更有难度的则是演员的选择。
不夸张地说,孙悟空这个角色,是华语电影当中最具难度的角色。
他并不是一些影迷所以为的,随便上去一个演员,缩头缩脚、呲牙咧嘴就可以演绎的,而若周星驰乃及诸多笑片、电视剧中的演法,从正剧的角度来说,难登大雅之堂。
那么星皓的「西游」电影,有没有什么问题?
2014年,其系列首作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》问世。
剧情截取了「西游」开端部分的故事,从石猴出世、花果山称雄、拜师学艺,到龙宫夺宝、天庭招揽到大闹天宫,延展设计出“神魔”之争乃及“三巨头”角色。
在这部电影里,郭富城饰演的牛魔王是进攻一方,也是剧情的主要推手,甚至在孙悟空尚未出世时就开始布局,其后成功取得孙悟空信任并一手推动其打上天庭,而甄子丹饰演的孙悟空经历了懵懂、挫败和觉醒的过程,也是神魔之战的关键砝码,周润发饰演的玉帝则采取守势。
在口碑角度来讲,观众并不接受这种魔改,再加上台词与剧情的单薄、积弱,电影虽然冲破了十亿大关,却毫无悬念地被定义为了烂片。
两年后,续作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来袭。
开启了正剧之途。
故事从唐三藏与被压五行山的孙悟空相遇开始,悟空出山、召唤金箍棒与伏虎降龙,电影一开场就先声夺人,节奏紧凑、步步推进,动作设计与特效制作也皆在水准之上,再及猪八戒和沙僧先后投入麾下,西行正式开场。
三打白骨精的故事,大众已经耳熟能详。
所以编剧可能是考虑到这个问题,进行了一场大胆改编,他将原著中狡黠难缠的白骨精,变更为法力滔天的大妖,在武力和术法层面就与孙悟空不相上下,因视觉缘故,这其实无可厚非。
但在此之外,又添加白骨精凄惨身世与无辜秉性的背景,就纯属画蛇添足。
因为基于这样的设定,表面上看,是丰富了故事情节,但电影的叙事节奏反而被拖慢,并偏离了孙悟空“降妖除魔”的核心主题。
另外小沈阳与罗仲谦的强行搞笑,也拖累了电影口碑。
而颇为有趣的是,当年大家都吐槽郭富城的孙悟空造型太过“厚实”,但等到片方汲取了影迷意见,在后续作品中进行了修正,却发现其实“厚实”造型似乎更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感。
总体来讲,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在剧情、叙事和表演、特效方面都有长足进步,故而电影在前作基础上口碑回暖,票房更逆势上行冲破十二亿。
2018年,《西游记女儿国》上映。
一个超前大规模点映的动作,已经暴露了片方的不自信,乃及可能的质量问题。
果不其然,正式上映后口碑迅速跌落,最终票房仅堪堪破了七亿。
电影的问题很简单,将剧情主线偏移到女儿国国王与唐僧的恋情上,并凭空杜撰了一个“河妖与国师”的狗血情感纠葛故事,二者虽有相互映衬之意,却令入场想看“孙悟空打妖怪”的观众大呼上当,进而导致口碑迅速崩盘。
其实回头来看,电影在场面剪辑和视觉处理上水准极高,堪称制作精良。
但同时也就印证了一个道理。
视觉、特效和场面,皆是剧情基础上的“锦上添花”,若连基本剧情都缺乏吸引力,再强的技术效果,也无力回天。
这种例子其实比比皆是。
当然有人可能会说,那么多剧情片,也有很多质量极高的作品,为什么都票房不振?
谈票房,必然要谈商业电影而非小众文艺类型,而商业电影在剧情和视觉、场面之外,更要求叙事逻辑和节奏的科学性,比如不能闷场,也要主线突出。
而《西游记女儿国》,多错并犯,焉能不败?
「西游」题材渊深广博。
无论是“三借芭蕉扇”、“真假美猴王”还是“大战狮驼岭”,其实都是观众翘首以待的故事。
所以问题的症结,并不在故事的选择上。
而在于如何再创神话故事,以及如何在大银幕上,呈递绝世妖神孙悟空的雄姿。
也恰如漫漫西游路,一步一修行。
可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