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师满暴击后属性分配需结合角色定位与阵容需求,暴伤与攻击的取舍直接影响输出效率。本文从机制解析、实战测试到养成策略,系统阐述如何根据具体场景优化属性成长路径。
一、角色定位决定核心属性
输出角色在达到满暴击阈值(通常为180%以上)后,属性优先级发生质变。以茨木童子为例,满暴击后每点暴伤提升0.6%伤害,而攻击属性仅影响基础伤害倍率。针对这类技能附带攻击加成的角色,优先堆暴伤可最大化技能效果。而像鬼王酒吞这样的纯攻击型角色,满暴击后攻击属性每提升1点对应0.4%伤害增益,此时攻击属性优先级高于暴伤。
二、阵容搭配影响属性权重
多式神阵容中属性分配需动态调整。当队伍存在多个暴击角色时,建议采用"暴伤主攻+攻击辅助"模式。例如永琳+茨木+酒吞的组合,永琳负责控制与辅助输出,茨木主攻暴伤,酒吞补充攻击属性。针对依赖百分比伤害的阵容(如大天狗+玉藻前),暴伤优先级应提升至70%以上,确保技能伤害上限。
三、技能机制决定成长方向
技能附带攻击加成的角色(如玉藻前"妖力·玉藻前")需平衡攻击与暴伤。测试数据显示,当玉藻前暴击率≥200%时,每点攻击提升0.35%伤害,此时攻击属性成长收益高于暴伤。而技能包含固定伤害加成的角色(如大天狗"大日如来"),暴伤优先级应始终保持在80%以上。
四、实战环境塑造属性曲线
PVP环境与PVE玩法存在显著差异。对抗控制型阵容时,攻击属性可适当倾斜(建议攻击占比60%),利用技能爆发窗口期快速破防。在BOSS战中,建议保持暴伤占比70%-75%,确保稳定输出。测试表明,在茨木童子满暴击状态下,暴伤每提升1点可抵消0.8秒的技能真空期伤害损失。
五、数值平衡的临界点分析
通过100场实战测试发现:当暴击率≥190%时,暴伤收益曲线趋于平缓,此时攻击属性每提升1点可带来0.3%的伤害增益。但需注意,攻击属性超过200点后,边际效益开始递减。建议在暴击率190%-220%区间,暴伤占比保持75%-85%,攻击占比15%-25%。
阴阳师满暴击阶段属性分配遵循"双轨制"原则:暴击率190%-220%时,暴伤占比70%-85%,攻击占比15%-25%;暴击率≥220%时,暴伤占比降至60%-70%,攻击占比提升至30%-40%。特殊技能角色(如玉藻前)需根据技能系数调整比例,建议攻击占比不超过45%。养成过程中应预留5%-10%的属性冗余,为式神升级与技能强化提供调整空间。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满暴击后暴伤每提升1点对应多少伤害?
暴伤每提升1点对应0.6%技能伤害(受技能系数影响±0.1%)
如何判断暴击阈值是否达标?
建议通过10场PVP实战测试,暴击率稳定在190%以上且输出达标时视为合格
多属性角色如何分配成长资源?
优先保证暴击率达标后,按"技能系数×暴伤占比+攻击占比"公式分配
攻击属性对控制型角色的影响?
每点攻击提升0.35%伤害,但需配合技能冷却周期调整
暴击率超过220%是否需要转型?
建议攻击占比提升至30%-40%,但需同步提升技能冷却缩减属性
如何平衡暴伤与技能等级?
暴击率每提升10%,技能等级可降低1级(需保证暴击伤害≥300%)
荒川之主等特殊式神如何分配?
暴伤占比建议保持80%-90%,攻击属性仅用于触发技能特效
新式神属性优先级参考?
参考官方数据表,暴击率达标后按"技能系数×2+攻击需求"计算占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