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火灾预警与报警流程
当建筑出现明火征兆时,立即执行三级响应机制:
识别火源类型:木制建筑(蓝色火焰)需优先处理,金属结构(黄色火焰)次之
启动紧急警报:使用火把敲击地面三下,触发区域广播系统
调用救援资源:消耗5块燧石制作求救信,投掷后30秒内获得附近玩家响应
二、初期灭火操作规范
面对不同火情需采取差异化扑救方式:
初期火苗(直径<2米):使用灭火器(消耗1罐沙土)或覆盖沙土层(厚度≥15cm)
扩展火势(直径2-5米):组建灭火小队(3人协同),交替使用水桶(每分钟2桶)和灭火弹
火势失控(直径>5米):立即疏散全员,通过火墙隔离(消耗30块木板)创造安全区
三、建筑结构优化方案
预防火灾需从建筑学角度进行设计改造:
材料替代:将易燃木板替换为金属板(效率提升40%),石砖结构可抵御烈焰三秒
防火通道:每座建筑保留至少两条宽度≥1.5米的逃生通道
隔火墙设置:在建筑外围构建双层防火墙(内层木板+外层石砖)
四、灾后修复与加固措施
火灾后需进行系统化重建:
烧毁区域检测:使用火把扫描确认结构完整性,受损区域标记为橙色警示
材料补充:优先收集金属废料(每块价值5金币)进行结构加固
火源隔离:在建筑外围1米处设置火墙(持续消耗1金/分钟)
五、特殊建筑应对策略
针对不同建筑类型采取专项方案:
市集建筑:保留中心喷泉(冷却半径5米),配置移动灭火车(载水量10桶)
实验室建筑:优先保护反应釜(爆炸风险系数+30%)
寺庙建筑:利用钟楼结构进行垂直灭火(每层钟楼可覆盖2米范围)
饥荒建筑防火体系包含预警-扑救-重建完整闭环。核心要素在于火源管控(提前设置隔离带)、灭火效率(沙土与水交替使用)、结构韧性(金属与石砖组合)。特殊建筑需针对性设计,实验室建筑应保留金属防护罩,市集建筑需配置移动灭火设备。灾后修复优先补充金属材料,确保建筑抗灾等级提升。
常见问题解答:
Q1:如何判断火势是否失控?
A1:当火苗高度超过建筑高度1/3且无法用灭火器控制时,立即启动疏散程序
Q2:灭火器使用最佳角度是多少?
A2:45度斜射角度可最大程度覆盖燃烧区域,每秒喷射量控制在5L以内
Q3:夜间火灾如何快速响应?
A3:使用火把标记逃生路线,每15分钟刷新一次火把位置
Q4:实验室爆炸风险如何规避?
A4:保持反应釜与火源距离≥3米,提前安装防爆板(消耗20块金属板)
Q5:移动灭火车如何部署?
A5:在建筑外围50米处设置补给站,每20分钟派送一辆满载灭火车
Q6:沙土灭火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?
A6:沙土湿度控制在30%-50%时效果最佳,过湿会降低覆盖面积
Q7:如何快速补充金属材料?
A7:优先收集熔炉废渣(每堆价值3金币),每日16:00-18:00金属产出量增加200%
Q8:防火墙的冷却时间如何计算?
A8:每米防火墙每分钟消耗1金,持续冷却时长=材料数量×0.5分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