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础分群原则
地形切割法
根据山石、河流等障碍物自然划分羊群活动范围,每个区域建议不超过20只。例如将草原分为东、中、西三块,利用山丘阻隔形成独立群体。此方法可减少跨区混乱,避免电击时群体扩散。
资源分配法则
每个分群需配备专属资源点:基础群配置草场+木桩,进阶群增加石矿+盐井,精英群则需配置岩浆池+熔炉。通过资源隔离培养不同战斗力的羊群,确保电击时优先处理高价值群体。
群体标识系统
采用不同颜色围栏标记分群等级:白色为训练群(5-10只),黄色为战斗群(15-25只),红色为精英群(30+)。配合旗帜系统建立快速识别通道,便于紧急情况处理。
二、电击控群实战技巧
三段式电击节奏
• 初级阶段:采用脉冲电击(间隔30秒)驱赶群体,配合投石机控制位移方向
• 中级阶段:设置环形电场(半径8米)配合地面雷暴,实现群体强制回位
• 高级阶段:利用熔岩陷阱+电击阵形成交叉火力网,单次击杀率可达75%
动态扩容机制
当群体密度超过安全阈值时,启动"羊群分流程序":在群体中心投放干扰草,引导外围羊群向预留通道移动。同步开启定向电击,确保分流过程零逃逸。
能量缓冲系统
配置三级蓄能装置应对突发情况:一级缓存(5000电)应对日常电击,二级储备(20000电)处理连续作战,三级应急(50000电)用于危机时刻。各层级蓄能点需保持200米以上安全距离。
三、特殊场景应对方案
暴雨天气策略
提前72小时部署气象预警装置,建立三重防护体系:①防雷云层(高台避雷针)②防泥石流(导流沟渠)③防群体冲散(临时围栏)。配合防水导电剂处理电击设备。
瘟疫防控措施
设置独立隔离区处理病羊群体:配置移动病床(移动木箱+病羊投喂器)、自动焚烧炉(熔岩池改造)、净化雾化器(盐雾+硫磺)。隔离区与主战场保持500米以上隔离带。
资源匮乏对策
启动"羊群自给计划":训练群体掌握自动采草(配置投石机+草籽)、简易烹饪(移动火堆+石灶)、基础运输(驯化羊驼牵引)。通过内部资源循环降低对外依赖。
科学分群本质是建立可扩展的羊群管理系统,通过环境改造、资源布局、设备配置三要素形成闭环。电击控群需把握"驱赶-压缩-定点"三阶段节奏,配合动态扩容与应急缓冲机制。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地形适配性(如熔岩地形需增加绝缘层)和群体心理调控(通过食物投喂维持秩序)。建议新手从单区域训练群起步,逐步过渡到多层级管理体系。
问答环节:
如何快速判断羊群是否达到最佳控群密度?
答:当群体移动速度降至0.8m/s且电击击杀率超过70%时,表明已达到理想密度。
遇到群体逆冲怎么办?
答:立即启动三级应急程序,同时开启所有备用电击点形成环形防御。
能否用自然地形替代人工围栏?
答:可利用熔岩池(深度≥3米)或悬崖(高度≥8米)作为天然屏障,但需提前进行绝缘测试。
电击能量不足时如何应急?
答:优先消耗二级储备能源,同时组织训练群进行人工驱赶。
如何预防群体分化?
答:通过周期性电击(每日2次)强化群体记忆,配合固定投喂点维持秩序。
熊群突袭时如何快速控群?
答:立即启动"闪电战"模式,集中80%电击能量形成10秒高压区,同步投掷闪光石干扰熊群。
如何优化多区域协作效率?
答:建立中央调度站(配置全息地图+通讯装置),实现各区域电击指令同步执行。
长期管理中如何避免群体退化?
答:每72小时进行基因强化(投喂特殊饲料),配合群体轮换制度保持活力。